YFP

2010年十月到2011年四月对玉树来说
是非常时期。希望大家及时慷慨解囊。
October 2010 to April 2011 is critical period for Yushu people. Hope that everyone can lent your helping hand on time



If you would like to make donation for Yushu through Yushu Fundraising Program, PLEASE do not donate money or place your order of T-shirt and album to other parties other than us:


Dr Rachel Ting Sing Kiat (tingsk@help.edu.my)
Lim Yan Ling (kathylim531@yahoo.com)
Jassic Chew Seow Ling (jassicchew2002@hotmail.com)
Poon Woen Jye (wendypoon90@hotmail.com)
Wong Shoun-Yie (lvc19_wong@helpmail.edu.my)
Vivian Pang Tyng Tyng (vivian@helpmail.edu.my)
Liang Yaw Wen (yaw_wen_1988@hotmail.com)
Lee Jie Ying (ashley891009@hotmail.com)
Jasmine Ng Siau Lian (nsl_7244@hotmail.com)
Chua Xin Rou (xinrou_67@yahoo.com)
Leong Kam Heng (jennifer24_09@hotmail.com)

Let's prevent swindler and inappropriate channels of money together.

Sunday, August 29, 2010

玉樹情懷 (五)---時差

Click here: ENGLISH VERSION 英语版本     

      在一個六平方米的旅舍醒來, 睡夢中彷彿在趕著時間完成些事, 所以一起來就趕快找手錶, 深怕誤了下一趟班機. 一看原來才凌晨一點, 原來是生理時差在搞怪. 昨天清晨從美國德州飛三個小時到加州洛城, 再從洛城坐了十二個小時的飛機轉到日本成田. 在成田機場過夜轉機, 住進一個小斗室, 卻什麼先進的設備都有, 尤其是那自動沖洗的馬桶, 令人感慨同一個地球上可以有如此不同的需求. 在美國的兩個星期忙碌的行程就這樣結束了. 剛調完时差就得離開, 意識到自己身體的老化, 不再象以前那樣能”撐”了. 生理時差可以慢慢地調, 但是心理上的”時差”卻是隨時間而越加明顯. 也許是剛離開玉樹不久, 就來到了美國, 產生了心理落差, 從物質層面, 到心靈上……
      那天在往美的機艙里坐了十幾個小時, 閉上眼想像自己在離開玉樹時那十四個小時的大巴上; 雖然飛機上飲食應不斷, 但總感覺少了什麼. 同樣的時程, 卻把我帶入不同的世界. 來美前在玉樹生活了三個星期, 恍如隔世. 那是一個不需要戴手錶, 掛時钟的世界. 人們隨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依山傍水的帳篷, 席地而坐的草坪, 沒有日光燈及衛浴設備的營地. 沒有鏡子的日子, 也習慣了不太注意自己的樣貌, 有時在車子的反照鏡中突然看到自己反會吓一跳! 而這廂飛機一落到美國土地上, 盡入眼帘的是無盡的高速公路, 按著時刻在運轉的交通公具, 手握著Blackberry的上班族, 令我時時感到速度所帶來的張力和不安. 司機們對我禮貌, 是因為他們預期小費, 因為這是個靠服務業掙錢的國家. 那廂在玉樹時, 我們的司機都是當地的藏族志願朋友們, 免費載送我們逐家的走訪. 但是入鄉隨俗, 我又回到了西方資本主義及消費者主義的社會來生活了, 手上花的是美金, 心里直折合著人民币來計算. 少了”回家”感覺, 是美國不再適合我, 還是我不再適合美國?
一踏入在加州母校為我預備的宿舍, 心里不禁”嘩然”一喊: “是一間套房也!”—--腳下踩的是松軟的地氈, 眼前是一台電視在大沙發前, 窗外連著阳台, 左邊是整潔明亮的廚房, 前面浴室里有一大浴缸, 卧室里有walk-in closet (儲衣室), 還有一面落地的大鏡子! 突然間有種”受寵若惊”的感覺, 好像自己不配住在這麼”奢侈”的空間, 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待 “魂魄甫定”後, 腦袋清楚一想, “不對, 以前也是這樣在美國活了十年, 從來沒有如此開心知足過. 那時除了有大冰廂, 微波爐, 烤箱, 還有面包機, 果汁機呢…可是這回怎麼象’劉姥姥進大觀園’般呢?” 後來得出結論, 這是”玉樹反應”吧—當一個人什麼都沒有時, 你給他什麼都是幸福, 每一樣附加的物質, 都值得感恩. 可是當一個人什麼都有的時候, 少了一件都會產生失落感與痛苦. 耶穌為何常說富人難進天國, 也是這個原因吧. 因為他們看不到進入天國的門, 也放不下附在身上的各樣名利.
     當然, 不是每個窮人都沒有貪慾, 尤其是在地震後, 那些得到些許福利資助的, 發現”有機可乘”後, 也會借機發財, 拼命跟慈善團體打交道, 把自己弄得像乞丐一樣. 但是那些真正知足的, 是那些認為自己什麼都不缺的人. 他們不需要富足, 只要有家人安在, 性命保住, 即使缺了一條腿也會心懷感恩. 在玉樹, 我在這些灾民上學習到了何謂知足, 也在那些不顧一切擺上自己的志願者身上看到了幸福. 這些回憶常閃回我的腦海中, 尤其在聖地雅哥開美國118届心理學大會上, 2萬多位心理學專家, 在攀登學術階梯, 個個才智出眾, 學識淵博, 靠著項目基金出版了一篇又一篇的論文, 一本又一本的書. 十多家出版商為了銷售教材和心理測驗, 不斷打折扣, 推出抽獎活動, 鼓勵學者們的消費. 走在大會厅里, 我想起在玉樹遇見的她來---- 一個從小就腦性麻痺, 加上又聾又啞多重殘疾, 21岁的女孩. 聽說她一出世就被父母抛棄, 被外婆外公在敬老院帶大. 可是外婆不幸在地震中遇難, 剩下她和外公, 留在一個破帳篷里. 外公平時不太會照料她, 總是拿著棉衣裹著她的下體, 所以無法走路的她身上總殘留著食物渣滓, 大小便, 甚至月事. 很多人都當她是智障來看待. 帳篷里也是異味刺鼻, 蒼蠅横飛. 外公也曾說, 等到有一天自己支撐不了時, 他就會拿起身邊的刀子把她殺了, 然後再自盡.
     記得那個星期天的早晨, 心里一陣沉悶, 突然間想彈琴唱敬拜讚美的詩歌來, 可是身邊沒有樂器, 也沒有教堂. 和队友們就一起就到了養老院那一帶走訪,帶了幾件捐贈的衣服給這位女孩. 當我們想幫她換衣時, 一位學生就問:”老師, 我們可以先幫她清理一下身體嗎?”, 正合我那時心里的感動. 於是我們三位女性志願者在得到她外公的同意下, 挑了一盆涼水和一锅熱水, 慢慢地用肥皂及毛巾幫她從頭到腳趾清洗一遍. 當我拿著濕巾輕輕往她臉上擦拭時, 喊著她的名字, 她直視著我露出了從容的笑顏, 眼神里盡是智慧及誠實. 我感到自己的不配, 好像耶穌就站在我前面告訴我:”作在這最小的姐妹身上, 就是作在我的身上.” 我突然感覺到為她洗臉洗手是在敬拜我們的天父, 是祂給了我這樣的機會服待祂. 沒有喧嘩的敬拜讚美樂器, 只有她沉默地注視, 刹那間我找不到一個比她的帳蓬更神聖的地方了. 21年來, 在沒有聲音及自由的世界里, 是怎樣的力量讓她生存下來的呵?
     回到美國的酒店里, 豪華的裝潢, 窗外的泳池及健身房, 人們盡在陽光下展現著完美的肤色與體態; 開著名貴大車的朋友來接我去吃飯, 談著在美國的種種, 經濟不景的恐懼, 桌上是吃不完的面包與牛肉, 還有薯條...玉樹營地里的那一袋土豆及餐桌又回到我眼前. 友人極力勸說我留在美國發展, 畢竟生活條件, 工作環境各方面都比在大馬舒適. 我微笑地搖頭, 今非昔比, 玉樹留在我心里的時差, 是無法形容的顛覆. 在那里我哭過, 笑過, 狂過, 痛過, 也真正地活過. 也許現在那里最美麗最舒服的季節過去了, 草坡黄了, 秋天里下著綿雨. 但我確信神仍在那寶山上坐著, 祂答應說, 一宿雖然有哭泣, 到了早晨便有歡呼. 不論是富足的美國, 或是貧乏的玉樹, 隨事隨在, 祂要我們得到安身的秘訣, 時時不差!


陳心潔
2010年8月24日
(從日本往吉隆坡機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