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P

2010年十月到2011年四月对玉树来说
是非常时期。希望大家及时慷慨解囊。
October 2010 to April 2011 is critical period for Yushu people. Hope that everyone can lent your helping hand on time



If you would like to make donation for Yushu through Yushu Fundraising Program, PLEASE do not donate money or place your order of T-shirt and album to other parties other than us:


Dr Rachel Ting Sing Kiat (tingsk@help.edu.my)
Lim Yan Ling (kathylim531@yahoo.com)
Jassic Chew Seow Ling (jassicchew2002@hotmail.com)
Poon Woen Jye (wendypoon90@hotmail.com)
Wong Shoun-Yie (lvc19_wong@helpmail.edu.my)
Vivian Pang Tyng Tyng (vivian@helpmail.edu.my)
Liang Yaw Wen (yaw_wen_1988@hotmail.com)
Lee Jie Ying (ashley891009@hotmail.com)
Jasmine Ng Siau Lian (nsl_7244@hotmail.com)
Chua Xin Rou (xinrou_67@yahoo.com)
Leong Kam Heng (jennifer24_09@hotmail.com)

Let's prevent swindler and inappropriate channels of money together.

Thursday, February 24, 2011

玉树灾区身心问题对治的现实基础和未来需要(三)

心理意识与心理疗愈

相对于玉树地震灾区,这又是一个复杂,甚至艰难的领域。我想从现代专业心理治疗、泛心理疗愈和玉树民族宗教特色的区域心理对治这个三个维度来简述玉树受灾群体的心理意识与心理疗愈的相关问题。

心理意识

玉树是一个几乎全部居民都信仰藏传佛教的地区,所以在心理意识方面有着多元复合的特点。对现代专业心理治疗的接触与认识,可以说是从地震发生后,随着灾难应急性心理知识的普及、心理援助的介入而开始的。地震之前,等同空白。但这并不是说,这个区域的居民没有心理意识,从更宽泛的角度看,心理问题是当地人很在意,并在一定限度和程度内给予必要关照的现实问题。这一点,从他们对“开心”的重视、以及深入日常生活的广泛程度便可以见出。平时生活中,尤其打招呼,“开心”与否?“好不好”是最重要的,以至成为无意识的事情。这可能与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气候有关,“看着都让人寂寞”的群山围绕的居住环境和长年累月变化无常的气候等等,让人不能不在如何自得其乐开心方面有着特别的敏感和特别的能力。

玉树的藏族同胞,每一个人都能歌善舞,难道不也是为了更开心一点么!包括,孩子们天生的绘画能力对颜色的敏感和颜色搭配能力,以及无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时完成的肢体动作能力,比如,倒立、空翻。。从呀呀学语的幼儿就表现出对自然和自由运动身体的无限热爱。无论老小,他们都一样喜欢水,包括雨水和所有能接触到的江河湖泊的水、泉水。他们有独特的沐浴方式,尤其喜欢泡露天的温泉。不是富贵奢侈,花费昂贵的,而是完全不用费用,大家随意来去,随便泡的,类似西藏有名的“德仲温泉”。在玉树到四川甘孜的山路上,一处温泉,大家过往休息吃饭的时候,顺便就可以泡一下或洗洗身体。那种舒畅感,让你觉得就是一种超越性的心理治疗方式。

当然,藏传佛教和与之有着重要关系的藏医学对藏区人民生活,尤其精神方面的广泛深入的影响直接培养了他们独特的心理意识。比如,大人小孩都牢记于心的,特殊日子的转经如何如何好,出行念平安经好,参加法会听经好,驱除贪嗔痴三毒念对治愈疾病有利,七七四十九天超度对亡者有巨大帮助等等。这个方面可以参考本博客《人生朝圣路》(上中下)的有关内容和本文第四部分“宗教影响及其有限性”。此处不赘言。

在心理意识方面,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那就是在受灾群体和外来心理援助者之间存在着某些直接影响心理问题判断和治疗的差异。这主要集中在现代专业心理治疗方面,因为语言、思维、观念、生活习惯等差异,一些症状描述和心理术语运用存在理解的不同和认识的不同。比如,牧区生活的老乡有着超越现代都市人多得多的耐受力和承受力,而抑郁、焦虑、“PTSD”等等,如果我们完全用与都市人一样的标准去下判断,不能不误判。没有这方面清楚的意识,不重视这些,会产生误差的连锁反应,后果可想而知。而且,玉树现代专业心理知识有所普及后,心理意识方面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群体区分,那就是牧区的牧民和从各牧区移居县城里没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的普通居民与县城里拥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的群体,尤其公务员、干部等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别很大。地震后,前一个群体,更容易从财产损失的怨愤和亲人伤亡的哀伤中走出来,而后一个群体则缓慢得多。原因是多元的,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

此外,在心理测量方面,通过几次与国内外心理专家的交流,有一个基本共识是,在现实条件相对恶劣、复杂的灾后环境,灾民处于过度期,正常生产生活很大程度没有恢复,伤员康复、基本医疗等不能全面保障等情况下,心理测量不能作为受灾群体普遍心理状态和心理问题判断的主要依据,即使作为参考,也要充分考虑群体的心理意识的特殊性和特殊性的心理需要。

心理疗癒

从现代专业心理治疗方面考虑,对受灾群体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民族习俗等的接纳度和必要的尊重是一个必须被重视的前提。这些方面也是专业心理治疗有效介入灾区心理援助工作并达到一定预期的宝贵资源和桥梁纽带。具体说,无论哪种心理治疗学派和方法想要在玉树这样的特殊灾区开展心理工作,工作人员必须要首先了解当地的宗教、民俗、生活方式等等,努力在其中发现可以为我所用的东西,尽快与自己擅长的专业心理治疗方法对接起来,并通过一定时期边开展工作边调查研究逐步完善起来。所谓入乡随俗,因地制宜,这样专业的心理治疗才能够落地,才能够真正的帮助受灾群体而有所作为。如果依然坚持用城市里日常的心理治疗模式、评估判断方法和思维习惯,是很难有实质性的收获的。

在这方面,我们针对不同群体和个体的不同情况,采用了针对性的、不同的心理援助方法。从建立关系角度说,孩子,我们首先满足他们被欣赏和关注的需要,选择陪伴、提出地域差别的疑问互动、游戏、绘画、玩具、摄影等多种方法和工具媒介赢得孩子信任,同时初步了解个体的特异性。中年人,因为玉树属于康巴藏区,在整个藏区里是最直爽而喜欢交朋友的区域,所以,我们多在互助互惠中建立朋友关系,慢慢进入心理层面。老年人,喜欢被关注,喜欢倾述过去,喜欢被赞许,我们更倾向选择陪伴、倾听、讨教宗教习俗等满足其荣誉、自豪感需要的方式,然后,建立特殊的朋友关系。重创伤家庭和伤残人员是一个特殊群体,考虑到哀伤等等问题,我们尽量减少预测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更耐心缓慢的来对待,在针对现实困难提供必要帮助的互动过程中,逐渐互相了解,建立稳固安全的信任关系。为后面长期系统的心理帮助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涉及专业心理治疗的简述,除此,还有民族宗教特色的区域心理对治和泛心理治疗。宗教方面可以参考本博客《人生朝圣路》(上中下)相关内容和本文第四部分“宗教影响及其有限性”。需要补充的就是,我们除了了解融合,还尽量在力所能及的方面尝试完全本土宗教的方式。比如,按藏传佛教和藏族人民生活习俗建立一个正宗藏式佛堂,即无需宣告地默默发挥宗教功用,同时,在超度和朝拜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除了现实意义,我还觉得,它的存在本身是一种有力量的潜在证明和信任源泉。它向整个区域说明我们对他们宗教礼俗的接纳与尊重,无言的赢得超出想象和预期的信任。其他,还有一起转经,参加超度法会、参与七七超度等,以及唐卡、念珠、金刚结等藏传佛教重要物品的使用等等。

泛心理治疗则更像是本土心理治疗所涉及的内容,但比本土要更宽泛,尤其是以群体自身原发的方式方法为主。所以,更容易发挥受助主体的主动性和自主意识,在前面“心理意识”部分所描述的,玉树灾区人民喜欢投入自然、肢体活动、乐水、能歌善舞等等都属于这个方面。这些自身本具的资源是宝贵的,如果善于发现,并运用的好,应对心理问题肯定会比嫁接的专业心理治疗方法好得多。

转载自:
孟凡龙老师
于二月二十日在博客上载的文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